陕西省副省长 罗振江
同志们:
年末岁首,正当全省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体会议精神,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十一五”规划开局之际,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持编纂的《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经过广大修志工作者十余年的辛勤耕耘,今天正式出版了。这是我省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这部志书的出版发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付出艰辛劳作的全体编修人员和所有关心支持编纂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陕西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长安又是十三个王朝的建都之地,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陕西省志·人物志》通过集中记述历史上的一批重要人物,以体现时代演进的历史脉络。从一个侧面反映陕西的历史,这在新时期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陕西省志·人物志》为上、中、下三册,共收录的历史人物,大约有好几千人,其中知名度高,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至少也有好几百人。
《陕西省志·人物志》上册即古代人物,收录了从远古时期的轩辕黄帝至近代众多的历史人物中,不乏名君良将、名流仕子、社会贤达。毛泽东在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中所咏叹的历史上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位人物中,就有三位曾叱咤风云,奠都立国,创建宏图大业,并最终长眠在陕西。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除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外,更多的是那些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有理想有抱负的血性男儿。从司马迁到苏武,从张骞到班超,从颜真卿到郭子仪等等,可谓举不胜数。正是先祖们发奋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才铸就了陕西光辉灿烂的文明,积淀起悠久的历史底蕴,并声名远扬全国乃至世界。《陕西省志·人物志》(上册)已于1998年3月出版。
《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收录了从鸦片战争到1978年以前的人物,这一百多年间,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中华的振兴,无数的三秦儿女同全国人民一道,救国家于危亡,挽狂澜于既倒,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建立后,他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为国家的繁荣和昌盛又做出了新的贡献。这些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名垂史册,彪炳千秋。这里有为民请命,生以身谏,死以尸谏,一身正气的东阁大学士王鼎;有辛亥革命元老,文武双馨,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的书法大师于右任;有五四运动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与北洋军阀英勇斗争的早期革命者魏野畴、杨明轩、李子洲;有历经艰辛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落脚点的刘志丹、谢子长;有出于民族大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张学良一起,兵谏逼蒋抗日的爱国将领杨虎城;有为人民利益而死,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榜样张思德;有把全部青春年华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被誉为“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的纺织女工赵梦桃等等。他们是陕西的光荣和骄傲。在他们身上,闪耀着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凝聚着陕西人代代相传的不屈不挠、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对这些人物做了详实的记述,这不仅是对先贤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一种缅怀,更是对恢宏历史的再现和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它将进一步激发陕西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今天出版的《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政治观点正确,体例结构得当,内容翔实,文字流畅,还兼收了10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做到了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在省专业志中是一部编纂比较成功的志书。
编纂《陕西省志·人物志》是一项浩繁的文化工程。省地方志办公室和省人物志中册编委会,历时十余年,组织编纂人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认真地编纂和审定,曾先后经过6次评审,数易其稿,做了大量具体而又细致的工作。省人物志(中册)编纂从辑稿到主编,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负责该志总纂的郭洛夫同志数年如一日,全身心地投入,付出了大量心血。原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该志编委会主任兼主编牟玲生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潜心修志,心无旁骛。从编纂方案的拟订到分阶段实施,从征集资料到志书的编纂审改,他都给予了具体指导。他先后多次主持召开该志的审稿会。他以鲜明的政治观点,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编纂人员一起,准确地把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十分慎重地处理历史事件和较为敏感的民族与宗教问题;他工作认真负责,周到细致,特别是在患眼疾赴外地治疗期间,仍坚持审阅修改志稿;他尊重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作风,鼓舞了所有编纂人员,在志书的编纂出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政府、省地方志编委会表示深深的谢意!
编史修志重在应用。《陕西省志·人物志》(中册),可以说是一部记载和反映陕西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幅画卷。它不仅是研究陕西历史和陕西历史人物的珍贵史料,更重要的是一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好教材,具有激励警示后人的作用。志书所记述的这些历史人物,有许多干部、群众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向他们学习。那么搞好发行宣传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应当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宣传革命英烈《永远的丰碑》那样,在《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开辟一个陕西历史名人宣传专栏,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进行宣传。一方面是提高这些历史人物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提高陕西的知名度,大长陕西人的志气,激励后人更好地向先贤们学习,不断增强三秦儿女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陕西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方志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促进全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地方志作为地情信息的载体,对于宣传陕西,扩大开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地方志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者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尽快完成第一轮修志扫尾工作、积极开展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的编纂工作,不断推进地方志事业繁荣发展,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同志们,明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八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开好局,起好步,开拓奋进,扎实工作,为全面构建和谐陕西、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