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方志资源 打造商洛特色旅游城市

时间:2009-02-16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的记述一个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与现状的“信息总库”和“百科全书”,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是高级导游书,又是游踪录,有学者称,方志为旅游之本,旅游乃方志之母。有效地利用地方志旅游珍贵资料,对于打造商洛特色旅游城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自古为长安京畿的重要门户,也是秦楚文化的结合部。商於古道又是连接东南的必经之道,秦时为秦驰道的主干道之一。盛唐时期,丹江通道仅次于长安至开封路(大驿路)的次驿路,居当时全国驿路交通第二位。这里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市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级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和“闯王寨”、“生龙寨”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墙、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船帮会馆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已经开发和建设的成功典范——商南金丝峡和正在建设的镇安木王、柞水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以及柞水溶洞、丹江漂流已经成为商洛旅游的标志性品牌。这里仅就商洛旧志和新编志书新记载的人文史迹和风土民情,打造商洛旅游城市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打造富有商洛地域特色人文景观

  商洛水流长黄,地接豫楚,商於古道贯通南北,是连接西北和东南的“水旱码头”,“秦楚通衢,也是京都之天然屏障,孕育了商山洛水间独特的自然景观。自古为雅士垂青、兵家必争、求取政客过往、趋利商贾奔忙之地。“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风来花落帽,云过雨沾衣”,“再为商山行,始觉商山好”,这些诗句皆出自唐宋大家之手,李白、韩愈、白居易、李商隐、王禹等文人墨客咏颂商洛的现存诗词就有400多首。据清康熙《续修商志》记载:从蓝田经商州,韩愈著名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诗句即发生在商州西北——牧护关,这里原建有“韩公祠”,在商南县有“韩女墓”(韩愈第四个女儿于唐元和十四年病死商南层峰驿,今皂角铺);再有明末李自成在商洛屯兵的牧护关“闯王寨”;汉惠帝使张良以驷马高迎四皓的高车岭(商州南秦岭);李白曾泛舟的仙娥湖和在商州东岩山大、小赵峪幽居地;唐高太素隐居的商州楼山,旧建有澄心亭、积翠楼、凝碧池、六逍遥馆;北宋哲学家邵雍曾在商州南秦河南岸隐居八载等等,都是值得重视的旅游资源,逐步恢复和梯次开发这些人文遗迹,尤显弥足珍贵。

  二、打造商洛红色旅游景观

  据新编《商洛地区志》记载:商洛乃秦楚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上演过秦楚血刃、刘邦挥师、宋金鏖战、闯王屯兵等一幅幅壮丽历史画卷。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商洛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鄂陕革命根据地两个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先后有五支红军转战商洛各县。李先念、刘伯承、徐向前、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大革命时期的苏维埃政府旧址,刘志丹、唐澍将军习武纪念地、贺龙斗夏曦的寓所、红25军战斗遗址、鄂豫陕常委会遗址和李先念主持召开豫鄂陕边区党委成立大会丹凤封地沟旧址等,都是开辟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场所。政府应统一规划,分专题开辟旅游线路。

  三、打造商洛特色风土民情观光游

  商洛风土民情既兼北国之粗犷,又融南国之灵秀。《商略》曰:“汉高发巴蜀之民定三秦,迁巴渠率七姓居商洛,由是风俗不改,习尚不改,有四皓之遗风”。历史上国家有几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徙,大批“下湖人”、“客家人”分布在全市各县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槐树人”带来的“黄河文化”和“下湖人”带来的“长江文化”在这里交汇,因而形成了十省杂居,风俗各异的独特风情和极富特色的地方文化艺术,民歌、花鼓、道情、鱼鼓、秦腔、汉剧、豫剧丰富多彩。五十年代的“夫妻观灯”、六十年代的“一文钱”、八十年代的“六斤县长”、九十年代的“山魂”,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月亮光光”等一大批剧目被搬上银幕,有的赴京上演,被誉为“戏剧之乡”美誉。特别是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洛作家群享誉三秦大地,将这些风土民情和艺术成就以及清康熙年间志书绘制的古商州城,可以分门别类进行展示。将古商州城复原制成微缩景观,拍摄“古商国”、“商洛考古”、“商洛人文”、“商洛民俗”、“商洛艺苑”等专题片,刻录光盘,增强看点,都不失为展示商洛风土民情的形式。让外地游客到秦岭山地游,吃农家饭,既可体验南北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情,享受大自然的无限风光,又可以了解商洛特有的民俗文化,成为城市人休闲、娱乐、度假、旅游的好去处。打造好这些富有商洛特色的人文景观和特色民俗文化,对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推动商洛突破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