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条目是对年度发生的事实事件的记载,它是年鉴组成的基础单位,是年鉴内容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形式。一般由条目标题和条目内容两部分组成。地方综合年鉴条目(以下简称“年鉴条目”或“条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主体部分与核心内容。写好条目是办好年鉴的重要一环。如何搞好年鉴条目的撰写呢?笔者认为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条目取材要广泛恰当,选题要新颖准确。
一本年鉴,其收录内容应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而作为年鉴组成的基本单位条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那如何写好条目呢?要写好一个条目,必须占有充分的材料,要重调查,重核实,掌握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条目的取材是撰写条目的前提和基础。条目取材是否广泛、恰当,则直接影响条目的质量。
在条目的取材上,通常应把握四点原则:一是要体现和符合年鉴编纂方针和出版宗旨,项目齐全、有点有面;二是要有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注意典型性;三是要有新意,能反映年度特点、地区特点和行业特点;四是要讲究实用性,要从读者需求出发,努力发掘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兴奋点的问题。
上述原则是条目取材和撰写时必须遵循的,但比较抽象,不易操作。具体来讲,就是要精选那些符合上述原则的具有“全”、“大”、“要”、“新”、“特”等特点的事实来写。
“全”:指对上一年发生的事情或所做的工作要进行全面回顾,着眼全局,掌握全面情况。选题的视野要广阔,选材范围要宽泛,搜罗材料要齐全,不要遗漏某一方面的情况。
“大”:指上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举办的重大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工作或举措等。
“要”:指上年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的主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发生的主要变化。这些工作、措施和变化虽从全地区、全行业看不能算“重大”事情,但从本系统、本单位的角度看是“主要的”,很有分量的,必须要加以记述。
“新”:指上年发生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果、新经验、新问题,以及新获得的奖励、荣誉等。
“特”:指上年发生的具有年度特点、地域特色或行业特殊性的事情,以及那些特别的事情。
同时,还应当注意条目之间的平衡性和独立性。一方面,年鉴各个条目在详略、轻重、比例上要适当、不要出现偏重偏轻、过精过细的现象。另一方面,条目与条目之间是互相独立、互相排斥的,而不是彼此相容。如果相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内容的记述上就必然会引起交叉重复、杂乱无章。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作者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史实的基本特点,使条目具有完整的独立性。
年鉴的选题,既决定内容,又影响体例,是编纂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选题要新颖、准确。新事物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的主旋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各地区、各部门每年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就、新的经验,因此,编辑人员必须站在客观的高度,刻意求新,选出富有新意的能反映新情况、新变化、新发展、新成果、新经验等方面的题目。力求做到“条目年年写,内容年年新”。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选题与功用相结合。年鉴与方志同属资料性著述,其功能与作用有同有异。相比较而言,年鉴记述内容接近现实,是当代人记当今事,其时效性更增强了它的资治与借鉴作用。年鉴在积存历史资料的同时,其根本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正确地开展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没有资治与借鉴作用的年鉴,是毫无价值可言的。因此,年鉴的选题务必与年鉴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联系起来。二是选题与选材相结合。“选材要严”。同样也适用于年鉴的编纂。所谓严,这里主要指选材要与选题高度统一,材料的收集、取舍要符合选题对内容的要求。首先,要围绕选题收集的材料。选题拟定以后,要根据选题涉及内容列出收集提纲。然后,按提纲去收集材料。其次,选材与选题要在记述上保持一致。资料收集齐全并加以整理之后,要按照选题要求精心组织、撰写文稿。三是选题与体例相结合。年鉴与志书虽然同属资料性著述,但在体例方面确实存在不少差异。年鉴篇目设计没有志书那么讲究,而结构安排也不像志书那样严谨,在一些形式上走向灵活随意。它在体例上更侧重对内容的组织和记述,注意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选题与体例结合,实际上有一个相从关系。年鉴的体例,应服从选题的需要,依据选题内容而定。
二、条目设置要科学、规范、合理。
条目的分类,大致可分为综合性条目、专题性条目、单一性条目三类。综合性条目置于各类目、栏目之首,称“综述”、“简述”、“概况”等,是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一个学科的角度,总体上反映事物的全貌。要求全面归纳、高度概括,用基本的资料和数据来体现,既总结成绩和经验,又揭示问题和不足。专题性条目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事物的基本情况,是对同一性质相关事物的综合处理及概括记述。具体内容有本年度中专项工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职能工作的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单一性记事性条目,其记述内容就更窄,是记述一个事件、一项活动、一项工程、一项成果、一个会议等单项内容的条目,内容单一,一事一条。综合性条目是面,专题性条目是一条线,单一记事性条目是一个点,形成年鉴的一个剖面,三者结合,才能构成一部完整的年鉴。
综合性条目及一部分专题性条目(专项工作类条目)又可称为稳定性条目或常规性条目,此类条目在通常情况下,年年设立,主题不变,但内容逐年更新。稳定性条目一般只占条目总数的20%~30%,但对于保持年鉴的连续性、可比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大部分专题性条目和单一记事性条目又可称非稳定性条目,这类条目以年度内的大事要闻等动态信息为记述对象,从标题到内容都是全新的。如新的措施出台、新的发明创造等等。非稳定性条目的推陈出新,是年鉴常编常新的基本保证,也是条目撰写的重点和难点。在撰写条目时,要注意挖掘和捕捉本年度的动态信息资料,反映本部门、本行业的新情况、新事物、新成绩、新问题和特点,突出大事、新事、奇事和要事,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凑”,“重要的必录、次要的不收”,以新鲜活性、富有时代特点、年度特点、地方特点和行业特点的内容来提高年鉴的信息价值。
三、提炼标题准确,表述方法得当。
年鉴标题的确定,必须着眼于年鉴的基本性质,便于读者阅读、查找。因此,在拟定条目时必须将年鉴条目与总结、报告、论文、杂感以及文艺作品的标题严格区分开来,使之具有年鉴的资料性、工具书的可读性与方便性。
条目标题一般采用直叙式,用一句话或几个字表明。用文字表达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应力求短小精悍,简短明确,用一句话、几个字表明事物就行了,越短越好。二是不宜用总结、动员报告式的标题。有的作者未跳出总结报告式的写作模式,拟定标题时因袭、套用报告式语句非常明显。三是不宜用副词、形容词等修饰语。年鉴稿主要采用记叙体,应开门见山,直叙其事,过多的副词、形容词不宜在年鉴稿中出现,更不宜多用带有修饰性的词语。四是不宜与内容脱节。条目标题是条目内容的概括,标题不仅要鲜明,而且文字要简洁、明确,但有的作者忽略了这一点,出现条目标题与内容不吻合现象。
年鉴条目的编写,必须遵循文字写作的一般要求,即遣词造句准确规范,语句通顺,语法正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标点准确。除以上要求外,条目撰写还应符合年鉴文体的特定要求。年鉴条目采用说明文体和记叙文体。年鉴中的市、区(市、县)概况以及各部类中“概况”、“概述”、“综述”等综合性条目,从整体上记述部门基本情况,从宏观上反映基本面貌,揭示大势大要,主要采用记叙文体。一事一条的事件性条目,载录的内容为单事(或单人)主要是从微观上对事物发展现状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以采用说明文体为主。怎样运用记叙、说明文体搞好年鉴条目撰写呢?一是把握文体特征,记叙文在年鉴中表现为质朴、丰实、简明的特点,因此它常用的是决定语气和表明语气。说明文特点是内容的科学性、结构的严密性和语言的通俗性。因此,写作时应把握以下三点:①要有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客观事物,不夸大,不缩小,不走样;②条理要分明,层次要清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③语言要准确、简明通俗易懂。二是用事实说话,坚持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记述之中,要用丰富的资料、真实的事实、准确的数字来体现观点,用观点来统帅材料。三是文风要简洁朴实。杜绝浮词虚语,以朴素的文字表达实在的内容,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对文风提出的要求:简洁、勿晦、戒盲饰。具体说,在语言表述中要做到,简洁面不空泛,准确而不含糊,朴实而不艳彩,通俗而不造作,规范而不失法。四是人称一律用第三人称。
总之,作者只有选题准确,广泛地占有和把握准材料,注意行文规范,运用年鉴条目所允许的不同笔法,发挥各自的写作优势和特点,才能撰写出各具风采的条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