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灌注 继往开来——《宝鸡市金台区志》推介

时间:2022-02-11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方志,镌刻着文化的深沉记忆,蕴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金色名片”。

  新编《宝鸡市金台区志(1990—2010)》,全书150万字,110余幅图片,将金台区的乡土民俗风情、经济社会发展尽录其中,可谓是全方位反映金台区历史和现状的百科全书16开精装本,语言实,观点正确,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装帧精美,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故此,笔者用五个特征、五大理念和五种素质这“三个五”来谈谈阅读第二轮《宝鸡市金台区志》后的感想。

  一、五个特征

  第二轮《金台区志》具有地方志的五个特征。

  一是浓郁的地方性。一方面,具有特定的空间范围在宝鸡市情、金台区情大调查的基础上,起于1990年,于2010年;另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不言而喻,《金台区志》记述的是金台区地域范围内的事物,“审名以纪地”“据地以书人”,下笔紧扣金台区辖域,反映金台区情。

  二是角度的广泛性。虽然《金台区志》记载的范围是金台区辖域内的事物,但它纵灌金台区古今发展,横溉金台区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等各个方面,不一而足,33编总计173章,堪称是金台区有关自然科学的“博物之书”和有关社会科学的“一方之全书”。

  三是记述的连续性。第二轮《金台区志》与第一部《金台区志》是一脉相承的关系。一方面,概述、大事记、建制、自然地理、交通运输、林业、工业、金融、教育、文物、旅游、人物等编,均能按时间顺序贯通古今,系统记述、反映事物发展全过程;另一方面,还专门设有“前志补正”栏,对前志进行了增补、勘误,与前志进行了准确的衔接,体现出修志人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历史使命

  四是资料的纪实《金台区志》是资料性著述,资料为编志之根本。重视资料是这次续修志书的重要特点。编纂人员铭记方志编修规则,不直接探索自然和历史的发展规律,只提供资料,为科研或需要者使用。从2008年到2012年,动员、组织各行各业为编纂区志提供资料汇集59部,编纂部门和行业志32部,总计6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和大量图照,如获至宝,弥足珍贵。

  五是鲜明的时代性秉承着“隔代修史,当代修志”的惯例,第二轮《金台区志》着眼于当代,以展现当代情况为主,客观地、详实地记述了金台区区域与驻区单位交错、改革开放迂回曲折、社会事业份额巨大、20年来历史变迁复杂的“老城市区”局面。与第一轮《金台区志》结合起来,可连续考察金台区的历史与现状,对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大的支持和帮助。

  由此可见,第二轮《金台区志》起到了“一、科学资源;二、地方年鉴;三、乡土教材;四、旅行指导”黎锦熙在《方志今议》)的重要作用。

  二、五大理念

  芝麻开花节节高,追云逐梦书传奇!理念的高度决定行动的高度、出路和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第二轮《金台区志》和修志人身上恰恰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五大理念”。

  一是创新理念。创新,是修志事业的永恒话题。与第一次《金台区志》共187681万字相比,第二轮《金台区志》共33173150万字;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将“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从原来的“城乡建设”编中单列成编,将“公安、司法行政”“审判、检察”等从原来的“政权”“行政管理”编中单列成编,将“教育”与“科学技术”分别列编,增设了“邮政、电信”“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管理”“旅游”等编,在篇目上、记述上和载体上进行了创新,“随文起例”“据实写录”丰富了地方志的表现形式。

  二是协调理念。第二轮《金台区志》的编纂成功与修志人的胸怀全局、虑远谋长密切相关,做到了以问题为导向,对资料征集、编纂、出版、印刷、存储、传播、利用以及理论研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妥贴的协调,“横排门类,纵述史实”“集资料性、工具性、可读性于一体,彰显地方志书存史、资治、教化的独特功能”(《金台区志·序》)。

  三是绿色理念。第二轮《金台区志》的编纂做到了与时俱进,一方面,牢固树立了低碳意识和成本意识,利用地方志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条件,节约编纂修订过程中的纸质成本;另一方面,志书中专门设置了“自然地理”“环境保护”“林业”“水利”等编,将《金台区志》的编纂做成了资源集约、绿色发展事业,难能可贵。

  四是开放理念。第二轮《金台区志》的编纂工作彰显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和气度,积极吸纳各方力量,加强上下联动、内外联动,发动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修志编鉴及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或反复奔走于全区各乡镇街、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分层培训、专题讲座,或跋涉山川原坡,实地查探、走访当时人,为修志事业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

  五是共享理念。第二轮《金台区志》的原初动力和价值旨归就是成果共享,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的价值属性决定其回馈社会的必然性。一方面,立足于官书官修官用,发挥地方志新型智库作用,以历史经验、教训、警示为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必将带动地方志事业向基层延伸,积极引导和开展镇志、村志、部门志文化工程,将其积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更多地惠及群众,使方志文化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种素质

  一部如此沉甸甸的宏伟、精致的金台区志,展现在我们面前,充分体现出金台区优秀的团队精神和编纂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

  一是众志成城修志书。金台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彰显全区上下联动、团结一致、一心干事的团队精神,省、市精心指导、严格把关,遵循地方志资料性、著述性与整体性的本质属性,编纂人员埋头笔耕、秉笔直书,历经七度寒暑、六修纲目、三番总纂,众手成志,可喜可敬!

  二是高度的使命感地方志兼具信史正史功能权威性、严肃性、实用性、科学性于一体主编张宝良率编纂人员把修志当做一项利国利区、利民的事业,高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事无曲笔,直言其事,不溢美、不隐恶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实,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是强烈的责任心编纂人员与时俱进、不断钻研的进取意识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深入社会、深入民间了解和研究市情区在平凡中慧眼识文本辨真假,从而理论联系实际“详近略远”“求其实用”真正做到了“准确、简约、传神”

  深厚的文化底蕴编纂人员具有丰富的、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了“业内有功夫”,在学习吸取前人修志精髓的基础上编纂区志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难题迎难而上、迎难而进,深入分析、深刻认识剖析研判使之迎刃而解,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是默默奉献的道德修养清代学者章学诚指出,修志有“五难”:“清晰天度难,考衷古界难,调剂众议难,广征藏书难,预杜是非难”。为了突破这“五难”,《金台区志》编纂人员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寒冬一尊炮弹炉,炎夏一台旧风扇”,善坐硬板凳,吃苦耐劳,默默奉献,踏踏实实搞学问,认认真真修志书终成正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出路的民族。”方志,提醒我们记得来路;方志,启示我们继往开来。

  古人有“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的名训,修志任重而道远相信《金台区志》修志人将站在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平台,以更加出色的业绩,为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宝鸡文化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大家一起仰以察古,俯以观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者:宋婉琴 中共宝鸡市委党校副教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