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镇坪县第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完成后,由主编刘树藩带领二轮修志班子完成的第一部专业志书。该志上溯事物起源,下迄2019年,共14章41节50万余字。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特点和时代特色,记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镇坪政权建设的情况,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镇坪的发展历程和县人大常委会履职情况,展现了人大制度在镇坪这片热土上建立、完善和发展的生动实践,堪称历届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担当为民代言责任的光辉史诗。通览全书,可谓独具匠心,亮点纷呈。
一、篇目设计独特新颖
《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既坚持传统方志体例,又在理论和实践上作了积极探索。在篇目设计上,摒弃传统人为拼凑法,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结合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职责,精心设计篇目,全面准确反映县人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策、监督地位和职能作用。主编刘树藩在镇坪学习、生活、工作四十多年,经历丰富,博学多才,自修法律本科,曾在县志办、县政府办担任副主任,主编过两轮《镇坪县志》,又担任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对地方志和人大工作熟悉。《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在学习借鉴部分县、区已出版志书成功经验、克服不足的基础上,形成镇坪特色浓郁的框架体系。除大事记、附录外,共设政区、民国地方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大代表、人大会议、人大代表视察检查调研、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质询案、人大选举任免与述职、人大绩效监督机制、中共人大组织与机关群众团体、人大机关与信访、镇人大、人物等十四章,在节、目的布局上,摒弃部分人大志按届次排列章节的做法,妥善处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地方志工作条例》、县级人大机构“三定”方案和镇坪客观实际之间的关系,使篇目设计既符合志书体例,又符合专业法规规定及实际情况,做到科学合理,特色鲜明。
二、资料收集翔实可靠
资料是修志的基础,也是志书的生命和价值。编纂工作将资料视作志书的生命,严格按照篇目设计要求,以县档案史志馆、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资料为主,其他社会调查资料为辅的原则,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科学制定资料收集计划,逐年逐条收集整理,制成“电子卡片”,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进入编撰志稿程序。一年多时间里,按照深入挖掘、广泛收集、认真论证、慎重采用的原则收集资料,编辑组共翻阅了3000多卷2亿多字的档案资料,收录了200余万字的档案材料。先后多次召开县人大常委会及专委会工作的老领导、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从篇目设计到人物线索征集、照片收集选用等各个环节,多渠道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广泛收集一切有用的资料。先后走访人大代表200余人次,向社会征集图片资料200余幅(件),尽最大努力确保资料收集的权威性、全面性、系统性、广泛性、真实性,为高标准、高质量撰写人大志稿奠定良好的基础。主编及编纂人员对资料整理分类、筛选鉴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做到亲力亲为,严谨细致,力求准确无误。比如,在记录1958-1981年第三届至第八届换届人大代表名录的时候,每届都有刘青山这个名字。但根据收集的资料和一轮县志记载,1958年6月,刘青山在镇坪县第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当选县长和陕西省第二届人大代表,任期至1958年12月。为什么后面几届仍然有县人大代表刘青山呢?显然,第三届人大代表刘青山和之后的县人大代表刘青山应该不是同一个人。经过进一步查找资料,从当时县政府的文件落款处同时盖有镇坪县人民政府公章和县长刘清山的印章来判断,第三届县人大代表、第二届省人大代表、县长刘青山,应该是刘清山的误写。此后的县人大代表刘青山身份为基层群众。因此,在编辑《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的时候,对错误进行了纠正,把第三届县人大代表等处误录的刘青山更正为刘清山,还原了历史真相。
三、编纂质量规范精细
《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文风简洁明快,严谨朴实,在科学运用档案资料基础上严把质量关。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秉笔直书。充分利用图表简洁明了反映事物本质特点,避免文字冗长问题。全书除人物章设计人物表外,还在正文中设计《镇坪县民国地方临时参议会与参议会情况简表》《人大代表一览表》《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召开情况统计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情况统计表》《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代表团团长、副团长一览表》《县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统计表》《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统计表》《人代会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录一览表》《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录一览表》《人大常委会(人委会、革委会)委员一览表》《县长副县长(革委会主任、副主任)一览表》《监察委员会主任一览表》《法院院长(代)一览表》《检察院检察长(代)一览表》《人大常委会内设机构负责人任职一览表》《县政府(人委会、革委会)组成部门负责人任职一览表》《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一览表》《法院法官任职一览表》《检察院检察官任职一览表》《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书记一览表》《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主席名录》《乡镇(社)负责人名录》等二十多个表,做到文表结合、相互映衬、化繁为简、一目了然。比如,第四章人大代表第一节人大代表选举下记述县人大代表选举时,采用在记述中插入《镇坪县1954-2019年人大代表(换届)一览表》,分时间、届次、姓名等要素构表反映情况,产生“一表胜千言”的效果。编纂过程中,注重多渠道征求意见建议,把握事物发展脉络,抓住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关键节点,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彰显事物发展规律。主编定期召开编辑组例会,分析研究和解决编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统一思想。出版社审稿期间,仍组织编纂人员全面校审,力求最大程度消灭志稿中的错误。
四、地方特色展现适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镇坪大力推进人大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创新建立了县镇两级人大工作绩效标准体系。为全面推动县域人大制度落实落细、更好地将人大制度转化为治理效能、助推县乡两级人大制度的治理体系活力和合力不断增强、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的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镇坪方案,被誉为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的“镇坪经验”。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人民代表报》等专题刊发镇坪人大工作创新经验,2019年7月,镇坪县原创的“人大工作绩效标准”作为全国地方人大实践创新六大典型案列之一写入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五年换届《工作报告》。为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反映这一重大成就,《镇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专门设计了“人大绩效监督机制”一章,从人大绩效监督机制探索建设、实施、宣传与影响分节做了全面重点记载,既实事求是,又突出了地方人大工作特色。特别是在篇目设计上向基层人大延伸,不仅专设镇人大工作指导一节,还采取分镇设节,节下设镇人大代表、镇人民代表大会、镇人大监督活动等目,对镇人大工作做专门记述。在图照选择收录方面,注重重大事件或重点职能工作,强化群众观念,图照说明一般不提及个人特别是领导人姓名。此外,为方便交流和使用查询,该志把目录设置为汉、英双语,增设索引等功能,都不失为一种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作者简介:覃大鹏,镇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