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志·商务分志(1991~2010)》初读有感

时间:2023-04-27
来源: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因多年从事贸易经济学科教学与研究的惯性使然,在浏览过《西安市志(1991~2010)》卷一总类之后,随即就翻到了商务分志。初读之下就被其宏大纵深的丰富内容所吸引并感慨良多。

  一、内容宏大却不失纵深与详实

  首先,《西安市志·商务分志19912010)》以下简称商务分志)所涉内容宏大而叙述不失纵深。若按商务活动所包括的内容来看,其所包括行业的复杂多样性程度应在三次产业里为之最。从传统的洗澡理发照相婚庆再到现代的电子商务与物流等都属于商务活动。若从商贸活动分布的区域来划分,有市、县、区、街道等所构成的多层次商业网络体系。若再从商业业态来看,又有批发与零售,零售还有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家居中心、大型购物中心等10余种之别。再从国内外市场来划分,其又包括国内市场的国内贸易,还包括国外市场的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进出口贸易与合作也都属于商务范畴。如此复杂丰富的内容,在商务分志里没有看到丝毫凌乱,而是井井有条地叙述。商务分志约300余个条目,计200余万字。内容既有行业、企业还有门店与名企,头绪复杂但叙述却不失细微深入,深入中又不失高屋建瓴。既为读者勾勒了商贸体制改革、企业所有制改革、商贸管理结构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以及内外贸体制合一的体制改革轨迹,还为读者纵深地描述了商贸各行业、区域商圈、特色商业街以及老字号如老孙家、西安饭庄等企业的历史沿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宛如一幅西安商务20年繁荣发展的“清明上河图”,史料价值极高。

  其次,商务分志虽包罗万象但叙述又不失鲜活生动。《西安市志(1991~2010)》采用的是“横分门类,纵述始末,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的编纂方式,这在本分志中尤显其长。其通过纵中有横,横中有纵,纵横交织,小(企业)中见大(社会)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示了商贸活动洋洋万千的全貌,还展示了其鲜活生动的历史细节。如在描述西安城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商业大街的历史变迁中写到,东大街聚集有诸多百年老字号餐饮企业,老孙家饭庄位于端履门十字,2004年因东大街改造外迁,2009年回迁原址;清雅斋饭店和白云章饺子馆为两家清真餐馆,前者专营清真火锅,后者专营清真饺子;同盛祥的羊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等。诸如此类的描述文中随处可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如聊家常,亲切生动。在西安人读来,会倍感亲切并油然生出几分自豪感,在外地人读来应是大开眼界长见识,并会生出来西安一游或再游的兴致。

  二、改革开放时代特色鲜明,经验可鉴

  1991年至2010年正是我国加速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西安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20年。《西安市志(1991~2010)》无处不体现改革开放这一时代特色,商务分志也不例外,读来感慨良多。这里仅从政府管理职能视角,谈两点初步感受。

  一是改革开放中政府管理体制及其机构改革的与时俱进。在西安商贸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中,仅市商贸管理部门就先后施行了4次大的机构改革,这四次机构变革都恰当其时,极大地促进了商贸业繁荣与发展。在时间上,1996年应是个分界线。1996年以前,仅市内商贸管理机构就分别有西安市财贸农林工作委员会、西安市商业贸易委员会、西安市第一商业局、西安市第二商业局、西安市物资局、西安市蔬菜局等多套机构,市场不仅因此而分裂且管得很死。1996年之后,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直至2009年内外贸管理合为一家组建成立西安市商务局,商贸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才基本告一段落。这四次机构改革的基本趋向是,由计划经济下的条块分割管理逐步向市场经济下的大流通与大市场、与统一市场与开放市场过渡。伴随着这一改革过程的是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业态的繁荣发展。因此应该说,过去20年西安商贸的繁荣发展与商贸管理体制及其机构的与时俱进变革有极大关系。

  二是政府对商贸发展的及时规划与行为规范引导。如上所述,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市场开始放开搞活趋向繁荣,但同时也出现了杂乱无序甚至违规、违法行为。商贸管理机构及时出台了一系列规划方案与规范措施,对规范市场、规范商业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时间应以2000年为界,在此之前,出台的规划与规范措施其目的重在搞活与发展,在于刺激数量发展方面的规划与规范措施。如,1993年制定了《西安市集贸(商贸)市场规划意见》;1994年提出的建立四级商业区发展的策略等。2000年之后,出台的各种规划与规范措施则侧重于实现商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在于提升商贸发展的质量。在规划方面开始强调城市商业网点布局与周边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协调问题,开始强调经营的规范化与国际化问题。如在2003年颁布并实施的《西安市设立大型商业网点听证办法》,对于抑制大型商场的无序建设起了很大作用;后来陆续颁布的《西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4~2020)》《西安市商贸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2006~2007年西安商贸业分类发展指导目录》以及2009年进一步修订的《西安市行业网点发展规划》等,都对建立与完善城市三级商业网络体系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2000年之后在对商务活动的规范引导方面成效也很突出。如,2001年提出全市商业网点要设置中英文标识或解释图示;2002年首批商业企业信用等级评审认证和授信试点方案出台,并制定了《西安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西安市零售商业分级设置规范》等;2008年制定了《西安市特色商业街评定办法》,对引导和支持区县构建休闲商业街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以上得力的规划与规范措施,使得全市商业网点及其业态管理逐步迈向科学管理新阶段,城市商贸业也因此在繁荣发展中趋向现代化与国际化。

  以上只是重点例举了政府职能变革及其制度创新在零售商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政府行政效率已是影响企业效率、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急需引起各方面重视。实际上,不仅在商务领域的其他行业乃至西安过去20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中,都蕴藏有丰富的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

  三、商务分志乃至《西安市志(1991~2010)》是一座宝贵的金矿

  综上,可以肯定地说,商务分志乃至《西安市志(1991~2010)》是一座宝贵的金矿,其价值在千秋,远不至于一时一事,我们尽可以从不角度去挖掘开采。

  首先,它是我们探寻城市未来发展路径与方法的重要依据。在当前西安加速向西改革开放、打造西部内陆门户城市的关键时刻,我们将面临很多前所有未有的新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比如,政府管理体制及其机构与职能如何迎接新挑战,如何促进工业、金融、科教文卫等各行业在改革开放中加速发展以及相互协调发展的问题,等等诸如此类问题很多。回瞻过去20年改革开放历程,应是我们寻求问题答案的重要路径之一。

  其次,它是开展各门类社会科学研究的珍贵文献资料。历史不仅是知识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打开了通向其他许多部分的门径,并为许多科学领域研究提供了材料。一个城市的发展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的方面包括基础设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而其每一个方面的发展也都会折射城市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透过城市商贸业的发展,可以观察一个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可以看到一个城市建筑发展的历史与特征。并且商业文化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西安市志(1991~2010)》不仅为我们各种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而且也以其宏大浩瀚的历史资料本身在提醒我们,研究问题要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防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再次,它是开展历史学习与教育不可或缺的教科书。清代思想家龚自珍就曾说过: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灭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由此可见,一部好的历史书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西安市志(1991~2010)》以其客观公正、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了西安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在当前不忘初心、坚定改革开放信念的教育中,其无疑是一套生动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樊秀峰,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