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
地情资料丛书也是方志的范畴,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史料文献。地情资料丛书,虽然不比地方志书门类齐全、体例规范,但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众,同样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
《诗咏凤翔》这部地情书籍,历时两年之久,搜集整理周秦以来到21世纪初跟凤翔有关的诗词、文赋等作品600多首(篇),用诗歌的体裁记录了历史的发展变化过程,也无不让我们“睹影知竿”般地了解凤翔的风土人情、感触时代发展之瞬息。这部地情书籍,约26万字,由陕西新华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出版。
推荐这部地情书的理由有三。
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基础
凤翔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夏、商为雍州之域。周为王畿之地,属召公采邑,称雍邑。秦在此建都327年,历20公,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秦穆公曾在这里招贤纳士,秣马厉兵,益国十二,拓疆千里,昌大秦国,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秦王嬴政九年(前238),嬴政至雍城祭祖加冕。宋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任凤翔府签书判官,助太守发展酿造,疏修东湖,兴利除弊,励精图治,经济有所发展。历史的特别眷顾让凤翔见证了周秦威武、汉唐昌盛和明清浮华。
正是因为凤翔历史文化深厚,无数历史名人在这里留下一串串浓墨重彩的足迹,他们围绕凤翔名山名景、名人名事或咏物、或言志、或抒怀,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词,犹如浩瀚的历史浪潮中一个个璀璨夺目的宝石,将其搜集整理成书,弥足珍贵。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凤翔人前赴后继,踩着历史文化的脚印,在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用诗词的触角抒发着对历史文化的惊叹传承和对凤翔的赞美之情。
二、以时代发展分类排序是关键
这部地情书,收编的古今诗词以朝代为序,让人们深切感触到它是一部历史性很强、方志感很浓的诗集。
周秦时期《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那低沉的黄鸟,正在哀悼被生殉的子车氏三兄弟,又好像在声声控诉生殉的暴行;《渭阳》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反映了秦穆公之子秦康公在渭水北岸送别舅父晋公子重耳,为后世送别诗之祖。
西晋时期的西安人挚虞所写《雍州》中说到“於皇称王,经启九有。有州惟雍,居京之右。土载奥区,山色神薮。嘉生惟繁,庶类殷阜。”赞颂雍州地区(今凤翔所在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为周族统一天下的发祥地。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凤凰曲》写到“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影灭彩云断,遗声落西秦。”你是否还能听到那美丽的凤凰多情的鸣叫,留下那段动人的爱情传说。
宋代大文豪苏轼《凤翔八观并徐·石鼓》中写到“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每首诗篇都关联着凤翔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明清时期的杨辑、丁应时、王嘉孝等人先后写的《东湖》《东湖奉和》《东湖杂咏》《东湖即事》《前题和韵》等等,一次又一次把凤翔东湖的溢美之词生发于此,无不让人对凤翔东湖这块西府明珠产生敬慕之意。
民主革命时期,蓝田牛兆濂(陈忠实著《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在游览凤翔东湖后,也留下一首赞美东湖之诗。“盈盈湖水按城闉,积翠亭台罨画新。为有风流贤太守,凭教春色醉游人”。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凤翔留下许多参与建设、参加劳动的诗词,如《大跃进》中写到“杆头彩旌映日红,甩开膀子挖穷根。立下仙尊愚公志,搬山填海振雄风。”这些诗作,虽是简单易懂,但也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当时社会激情澎湃的岁月,让人为之震撼。
改革开放时期,又是一个让人感怀的时代。《调笑令》中写到“西凤,西凤,倾倒多少醉翁?蜂欲醉蝶不舞,十里飘香酒好。好酒,好酒,不饮三碗不休。”既是对凤翔产的西凤酒的赞誉,又不惜笔墨的盛赞了欣欣向荣的凤翔社会生活。
不同历史时期,总有不同的社会特点。《诗咏凤翔》这部书,以历史的发展为主线,再串上熠熠发光的诗歌珠宝,凤翔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
三、耳熟能详的名人名篇是亮点
《诗咏凤翔》书稿就历代诗者言,从有姓有名的史乘记载来看,有汉武帝刘彻、三国•魏时的曹植、东晋陶渊明、北周庾信;唐代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韦应物、王之涣、柳宗元、岑参、韩愈、李商隐、钱起、姚合;宋代司马光、鲍照、苏轼、苏辙;元代元好问、明代李东阳、李贞;清代王士祯;近现代以来的于右任、窦应昌等鼎鼎大名的历代名人的作品。像李白的《凤台曲》,杜甫的《月》《得家书》,王维的《陇头吟》,岑参的《凤女台》,韩愈的《石鼓歌》和苏轼的《大秦寺》《新葺小园二首》《东湖》等,都是与凤翔相关的脍炙人口的佳作。特别是,苏轼出仕凤翔府签判三年余,不仅留下诸多佳吟,而且被王力先生选入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的《喜雨亭记》等优美文章,亦是他任职凤翔期间所撰。
收入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无论写景状物、记事抒情,还是思乡念友、忆古思贤,读来如与古人对话,若同时贤酌饮,咀嚼品味,身临其境,不由生出醍醐灌顶之感,往往让人骋目开怀,浮思联翩。
读《诗咏凤翔》,无疑可以让你了解凤翔的历史发展变化,感知时代前进的步伐。而且,艺术化的表达方式,更形象、更容易接受。《诗咏凤翔》正像“方志大片”里的一个配角,虽不比主角演员惊心动魄,但又异彩纷呈,对于宣传凤翔、了解凤翔同样重要。总的的来说,《诗咏凤翔》是一部富有趣味的地情书。
作者简介:毋乃强,凤翔区地方志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