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地情特点 打造志书特色——读《佛坪县志(1991-2010)》有感

时间:2024-12-30
来源:市县志处
扫一扫:分享至微信 X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修志是中华民族存史资政、传承文明的优良传统。佛坪建县较晚,自清道光五年(1825年)设佛坪厅(后改为县)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县只修编过《佛坪厅志》(1883年编)和《佛坪乡土志》(1908年编)两部志书。20世纪90年代初,编纂出版的首轮《佛坪县志》,将佛坪设县近200年的历史连续起来,理清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脉络,为当今乃至后世留下可资可鉴的珍贵资料。

佛坪县地处陕西南部、汉中东北部,古有傥骆道、子午道,今有108国道、345国道和西汉高速公路穿越县境,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在县城设站。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达91.19%,有“生物资源基因库”“大熊猫的家园”“中国山茱萸之乡”等美誉。被世界旅游组织认定为最具5A级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地区,是陕西省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县,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省引汉济渭工程的主要调水点。

佛坪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在那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徐向前、程子华、徐海东、吴焕先、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转战途经佛坪,在这块荒僻的土地上首次播下了革命火种;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七十四师及宁佛工委、陕南抗日第一军坚持根据地革命斗争,在这块被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土地上点燃了熊熊革命烈火。英勇的革命军队与坚强的佛坪人民并肩战斗,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用生命铺就了民族解放的通途,用鲜血浇铸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修史问道,知往鉴今。县地方志办编撰的《佛坪县志(1991-2010)》一书质量评定为优秀成果,这是给高质量建设新时代“静美佛坪、熊猫家园”一份厚重献礼,也为全县干部学习教育提供了一本鲜活的历史教材。

一、工作扎实精细

二轮修志,始于2011年7月,县委、县政府研究调整佛坪县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印发《<佛坪县志(1990-2010)>续修实施方案》,召开续修工作启动大会,全县97个承编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县政府与各承编单位签订县志修编工作目标责任书。按《篇目》将县志初稿编写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承编单位,按系统确定26个统稿部门,并印发《佛坪县志编纂工作指导手册》。期间,县志办领导和业务骨干多次深入乡镇和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县志办会同县委办、政府办联合督查3次,下发通报3期,有力推动了部门初稿编写进度。2012年9月,县志办成立《佛坪县志(1990-2010)》编辑部,先后3次对7名编辑进行志书体例、特征和编纂基本知识培训。同时,对聘用编辑实行目标责任制,落实编辑对所承担篇目的编纂、修改全程负责,直至通过终审。2015年1月,县志办将初稿书面征求部门、县编委会成员及部分退休县级领导意见。2015年9月报送市志办复审,2016年8月报送省地方志办公室终审,2017年2月14日召开《佛坪县志(1990-2010)》终审会议,历经组织启动、初稿编写、总纂合成、修改送审四个阶段。2018年10月印刷出版。

二、框架结构合理

《佛坪县志(1990-2010)》,历时7年编修,全志共设26编117章,约99万字,配图200余幅,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佛坪县1990-2010年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记载了这一时期佛坪人民艰苦绝卓的奋斗历程与不朽业绩。全志结构严谨,体例完备,行文流畅,文图并茂。首设概述,统摄全志;次为大事记,勾勒脉络;正文以类系事,按类设编,编下设章、节、目,条目内容繁复的,增设子目、细目。全志记历史沿革之脉络,叙山川地理之特征,书经济文化之盛衰,表风土人情之变革,彰显地方特色,突出时代风貌。既从宏观入手,展现全县发展之概况;又于微观着笔,透视事物兴替之规律。是一部集史实性、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为一体的佛坪百科全书。

三、区域特色鲜明

本书突出佛坪地方特色,将《秦岭四宝》《中药材》单独设编。人们将佛坪称作“生物基因库”,这是大自然对佛坪的恩赐,也是对佛坪人民保护大自然的肯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佛坪人民为保护这些珍宝,竭尽全力,做出了卓越奉献。第三编主要记述享誉海内外的“秦岭四宝”---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在佛坪的栖息、生存及其生态环境状况,以及佛坪人民为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所做出的努力。第四编记述佛坪中药材资源。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国药物志》《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以及现代药物分类,佛坪境内可供药用的野生中草药1000余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50多种。佛坪县历来重视中药材种植。1975年县委制定“要把佛坪建成天麻基地枣皮县”的目标。1983年,国家药材管理局等五部局确定佛坪县为山萸肉生产基地县,促使全县中药材生产迅速发展。20世纪末,县委、县政府先后提出“远抓旅游近抓药”和“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促使中药材种植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2000年,全县90%以上的农户种植枣皮等中药材,基本形成中药材“一品为主,多元并举”的发展局面。2010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9万亩,生产总值突破4000万元,占农民总收入的30%以上。这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佛坪县享誉中外的大熊猫和以山茱萸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只有把一些独具特色的篇目写活了,让读者在开卷有益的同时,感到有“读头”,才能最大限度地让人如临其境。

四、语言图表运用恰当

志书行文规范统一,语言简洁朴实流畅,少有说明文,解释性语言,可读性较强。全书数据繁多却很有序,各类表格年份数据完整,涵盖了能体现该行业发展变化的重要年份,各种图照运用得当,增强了志书现代气息,让阅读者也更加赏心悦目。图表使用准确,如第二编第一章第三节中记载佛坪县日照、气温、降水、湿度、大风等气候情况,采用柱状图,较好地反映了每一事项在一段时间内的趋势,一目了然,比较清楚。第二编第二章动物资源,志书中以表格形式展现目科种、垂直分布、区系成分、种群众数量等,还配上了适量的随文图片,活跃了版面,增强了直观性与可读性。

五、编印精良美观

全书编印精良美观。一是体例结构合理,编章节得体。《佛坪县志(1990-2010)》横陈百业、包罗万象,是记载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独特载体,无不全面、翔实、客观、准确,既醒目凸显又便利查阅;二是文字精美,精炼流畅。主要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力求通畅、简洁、明快、一目了然。各章节目内容记述尺度把握比较准确,语言文字比较简洁流畅,做到了言必及事、言必有据、言而有信、述而不作;三是内容精炼,记述准确。这里无哗众取宠,无夸饰虚假,无妄言碎语,志书全稿真实再现佛坪独特的自然面貌、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再现了佛坪人民21年间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铿锵步伐;四是插图精美,选图典型。全书从内到外,均显高标准严要求,如志首的图像,不仅制作精,而且全部彩印。适量的随文图表在一定程度上将复杂、丰富的社会历史还原,不但增强文字叙述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还更好地展现入志事物的规律,有利于读者对入志事物的理解。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历史的记录将永远继续。修志之举,贵在读志之德,重在用志之效,《佛坪县志(1990-2010)》承载的资料信息极为丰富广泛,承载了佛坪人民的历史记忆,愿本志能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为“静美佛坪、熊猫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何新航,佛坪县委党研室(县志办)主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