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录》宋代程大昌撰。共十卷。程大昌,字泰之,新安(今安徽歙[she音设]县)人。绍兴(1131—1161年)进士,孝宗时官吏部尚书。他以《三辅黄图》《唐六典》《长安志》、北宋吕大防《长安图记》及绍兴秘书省诸图书互相考证,于绍兴年间撰成此书。本书主要记载古雍州(长安)的建置、都邑、宫殿、苑囿、...
    2006-11-18
  •     方志即地方志的简称,是中国人独创的一种著述。我国的方志有很多的名称,即使是在同样的名称下,也有着朝代、年号、地称上的种种差异。这些不同的名称,既表明了方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体例的不断完善,曾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又反映了方志在其成型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这些名称有:1、...
    2006-11-18
  •     《关中胜迹图志》始修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毕沅巡抚陕西时撰。全志三十卷,以乾隆时陕西府州分篇,篇前为图,附以各府州疆域名胜图;后为志,各府州均系以地理、名山、大川(水利附)、古迹(宫阙、范围、寺观、祠宇、郊邑、第宅附)四目。卷一至卷八为西安府,卷九至卷十四为同州府(今...
    2006-11-18
  •     明吕柟(nan音南,楠的异体字)撰。全志共七卷。柟,字仲木,号泾野,高陵县人。明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该志始修于弘治四年(1501年)历三十余载而成。后又经其门人杨九式增修,至嘉靖二十年(1541年)刻印。卷首为序跋与图,有马理序、刘杰跋、徐效贤序、王九思序,吕柟自序。图有县...
    2006-11-18
  •     我国地方志的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的方志形式,是在兼收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别史、地理书和地图特点的基础上,随着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渐完备起来的。起源的多源性和源远性,是我国方志起源的两个基本的和显著的特征。方志融合的源头既多,因而成型的过程也就极其缓慢,...
    2006-11-18
  •     宋敏求(1019~1079年)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为北宋史官。其父、祖父皆为显宦。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第,历任馆阁校勘、编修官、集贤校理,后出知亳州(今安徽亳县)。治平(1064~1067年)中,召为仁宗实录检讨官、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太常寺。神宗时因议典礼失误...
    2006-11-18
  •    中国地方志流散国外很广,数量十分可观,初步估计要接近国内的收藏量。其中,日本是国外收藏中国地方志最多、质量最好的国家。 创立于庆应四年(1868年)的庆应义塾大学,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大学,该校从明治时期就开始收集中国地方志,迄今共收集1949年以前所编各种版本中国地方志2111种。...
    2006-11-18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