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江又称曲江池,位于西安市大雁塔东南方。它的历史悠久,是汉武帝在秦“宜春苑”的故址上开凿而成的。因池水曲曲弯弯,故名曲江。隋建大兴城时,曲江被括入城内的东南角,并开黄渠引浐水穿城入池。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1年),曲江池重新加以疏浚,池面也略有扩大。环池筑有紫云楼、...
    2006-11-22
  •     周武王姬发,姬昌次子。姬昌死后,由他继承王位,他遵照父亲遗训,决心灭商。在姜尚的辅佐下,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于公元前1057年在孟津(今河南孟县)大会诸侯,受到诸侯的拥戴,推他为盟主,号令天下,准备灭商。他在孟津举行了阵势浩大的阅兵誓师仪式,威震商纣王朝。又经过两年准备,伐纣...
    2006-11-21
  •    北柳巷为明、清时西安城巷名。位于府城东门大街西段路南,端履门大街西侧。在原隋、唐长安皇城少府监与左藏外库院处,唐末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为居民坊巷。元代时这里为太平坊。明、清时为咸宁县领柳巷坊属巷。柳巷坊以其方位,支分为东、西、南、北、中、三(即三柳巷,今与中柳巷统名 中柳巷...
    2006-11-21
  •     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中,除了反映气候热量状况的小暑、大暑外,还有表示炎热气象的“三伏”称谓。它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节气的不足,有人称之为杂节气,对于人们安排生活和生产都有一定意义。 “三伏”的“伏”,按原义系指隐伏起来、躲避盛暑的意思,以后就沿用它指一年里最热的那些日子。所谓...
    2006-11-21
  •     元末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刘福通建立“龙凤”农民政权后,为了减轻元军对“龙凤”政权都城亳州(今安徽亳县)的压力,同时扩大农民起义的影响,分派红巾起义军向各地出击。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李武、崔德率领的西路红巾军西攻潼关,因遭到察罕帖木儿所率军队的攻击而失败。次年初,...
    2006-11-21
  •     据史书记载,秦国包括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共有36代国君,其中19代建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县),长达294年。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当时称作“北园”,距秦都雍城约6公里。这里地势坦荡,林木葱郁,地表距地下水位深度约80米~100米,适宜营造大型墓葬,故被秦国统治者一眼选中,定为秦公陵...
    2006-11-21
  •     农历五月五日是中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此节又称端五、端阳、端节、午节、重午、重五、地腊和天中等。据《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者,初也。”端,就是事物的初始;午,是十二地支之一。原来“端五”只意味着每月初五日。由于“五”与“午”同音,因此,端五又称“端午”。后来特...
    2006-11-21
  •     菊花园街位于今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起东厅门,北至东大街。此街在明、清时位于府城东门大街中段路南。在原唐长安郭城东城区崇仁坊西部处,唐末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此处被隔在新城即五代、宋、金、元京兆府城与奉元城东城墙之外。明初向东拓筑府城后,始为府城内居民坊巷。南北纵街,北起东门大...
    2006-11-21
  •     “便桥之盟”是指唐太宗和东突厥颉利可汗在渭水便桥缔结的一次盟约。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即唐太宗登极之初,东突厥颉利可汗趁唐朝帝位更代之机,率领十余万大军进犯关中。兵锋直至武功、高陵等地,京师长安为之戒严。八月八日,颉利麾军进至便桥(即西渭桥)之北,遣其酋帅执失思力入京要挟并观...
    2006-11-21
  •     一般人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据记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秦朝国馆私藏《诗》、《...
    2006-11-2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