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条山,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依黄河而行,居太行山与华山之间,因山势狭长,故名中条。它像一道磅礴的天然门户,屏蔽着洛阳、潼关,拱卫晋南,瞰视豫北,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中条山视为关中乃至整个大西北的门户,派重兵把守。令陕军三十一军团扼守中条山,阻敌南...
    2015-09-18

  •   在西安市鼓楼西北方向有一条南北走向不太宽的光明巷,巷东一堵青砖墙上,密密麻麻布满孔洞。若不是墙上所悬牌子提示,来来往往的人们怕是无人知晓这些孔洞竟是七十多年前日军飞机空袭西安时留下的弹孔。立于墙前我们依稀能想象出座舱里日本侵略者俯冲而下时狰狞的嘴脸,无辜的中国百姓在遭受扫...
    2015-09-18
  • 陈庄歼灭战,是第一二○师于1939年9月,进行的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歼灭战。此役,我第一二○师集中六个团的优势兵力,全歼了日寇独立第8混成旅团第31大队,共1200余人,给进犯我边区的日军以沉重打击,提高了边区军民粉碎敌人"秋季大讨伐"的胜利信心。此役至今仍被各大军事院校作为抗战经典战例讲解。
    ...
    2015-09-18

  •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对于陕甘宁边区的军民来说,这首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不仅是一曲写意的爱国歌曲,更是一首写实的抗敌战歌。1938~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河防前线,在横遭敌机肆...
    2015-09-18
  •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是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第一部规划性文件,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对于确保地方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纲要》是国家协调推进“...
    2015-09-17
  • 盛世修志 助力中国梦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 王伟光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盛世修志,志载盛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地方志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2006年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
    2015-09-16

  •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大转折点。西安事变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拉开了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序幕。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和平解决方针,力挽狂澜的结果。
      (一)国恨家仇泪苍茫 骨肉鏖兵心...
    2015-07-15
  • 1936年初夏,在北国的旷野中,一名年轻的士兵吹起了军号。号声高亢而嘹亮,在天地间久久回荡。在他身边,迎风飘扬的是“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远处,黄河滔滔,如万马奔腾,一往无前,象征着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精神。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率先吹响民族独立的号角,高举全民抗...
    2015-07-15
  • 地方志通过不断地发展,以真实、全面、客观、准确、科学、独特的形式反映历史,已经是不容改变的定律。一轮地方志工作结束后这短短二十多年,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最辉煌的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方方面面,特别是经济、文化、改革、法制、民主、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始料未及的剧变。这既为二轮...
    2015-02-05

  •   如果说人类的历史是一卷放映中的胶片,那么最能让我们短暂倒带、回望过去时光的应该就是文物了。文物,既是漫漫时间长河中遗留下来蕴含人类智慧的珍珠,又是勾连两个时代唤起今人真挚情感的桥梁。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的人生经历是有限的,而文物却能让我们悠游五千年,感悟人与人之间丰富...
    2014-05-1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