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官制:在奴隶社会中,国家形式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商代,王廷里设有百官(总称多尹)辅佐商王进行统治。百官大体分三类:一是政务官,有“尹”、“卿士”;二是宗教官,有“多卜”;三是事务官,如“宰”、“小藉臣”等。周朝官制是商代官制的进一步发展,周代三公有两说。一说,...
    2006-11-26
  •      书肆是经营字画、印制和销售图书的商店,是现代书店的前身。  汉代已有书肆,其业务范围只限于买卖字画书卷。唐代有了印刷术,书肆便开始对紧俏书籍,如历书、诗文集等抢先印刷出售,以求牟利。人们把书肆刻印的书叫“坊刻本”,是后世刻书三大体系(官刻、家刻、坊刻)中的一支劲旅。...
    2006-11-26
  •     《史记·项羽本纪》中说秦朝覆灭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领有今陕西咸阳以西(即关中西部)和甘肃东部地区;立司马欣为塞王,地域在咸阳以东(即关中以东);立董翳为翟王,领有今陕西北部地区,合称 “三秦”。沿袭下来,人们往往把今陕西省称之为“三秦”之地。实际...
    2006-11-26
  •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是古代著名的《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它系统总结了我国先秦到东汉初年的数学成就,经多次增补,至迟在公元1世纪时,已有了现传本的内容。  该书现传本中最早的版本是南宋刻本,现藏于上海图书馆。其它各种版本大多是根据清朝戴震在编《四库全书》...
    2006-11-26
  •   每逢过年,民间百姓中有用红纸包钱给晚辈的风俗,称压岁钱。敦崇《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旧时的压岁钱是用红线穿上百枚铜钱,取其长命百岁之意;穿成鲤鱼形、如意形或龙形等吉祥形状,取“钱隆”、“钱余...
    2006-11-26
  •     如今,结婚时兴在厅堂大门上贴大红双喜字:“囍”。此字相传为明代湖州书生方明秋(另一说为王安石)所创。  据说,他赴京赶考时路过苏州,看见一个富贵人家在街上悬联择婿。那应对的上联是:“走马灯,马灯走,灯息马停步。”方明秋一时无以对答,也就上路赶考去了。谁知到京应考时,主...
    2006-11-26
  •     阴阳一组词,是中国古老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先哲们探索宇宙起源及对天文现象分类的最基本词汇,故又有“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命题。地球在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周而复始地形成昼夜、明暗的规律性变化,古人称为“阴阳交替”。推而广之,日为阳,故又名“太阳”;月为阴,也有“太阴”别名...
    2006-11-26
  •   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人和事,许多都冠上了“寒”字。例如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士、寒人、寒儒。为什么称贫穷读书人为寒呢?《史记》中有这样一个典故:范雎,字叔,有才,很穷,投魏国中大夫须贾为门客。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回国后却受毒打几死,丢弃厕所。苏醒后逃到秦国,当了宰相。后来须贾出使秦...
    2006-11-26
  •   戏曲舞台上的角色数以万计,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中国戏曲根据剧中人不同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格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的角色。演员专演一种类型的角色,形成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角色行当又有严密细致的分工。  “生”是传统戏曲中男性角色的统称。除元杂剧外,宋元南戏及...
    2006-11-26
  •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鼓楼上悬挂着两块匾,南匾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两块匾均长8米,宽3.6米,约2至3吨重,为蓝底金字木匾。两组八字,均为帖金凸体,字字精练,千古绝笔。“文化大革命”时期,两块巨匾被摘下砍断并焚烧殆尽,从此,人们相传中的中国两匾(...
    2006-11-26
顶部